近一年來對畢業後路向和職業追求不停地有很多想法。最讓我驚訝地是自己對年齡的意識。比如說,不是想短期或長期想做甚麼,而是想著22歲怎樣23歲到26歲怎樣。。一路向三字頭。人生最該拼搏最多故事和波折的應該是二十之載吧。有歌云,十年後的我,嗯,二十三十之間的十年和10歲到20時感覺會過得更快,即使我只是初來乍到的新客。
之前,一路想著的都是有甚麼機會out there--我可以爭取。今天不知怎的,有新概念--為甚麼要等現有的而非自己主動`撇開一切現實因素,先停下幾秒想想自己想過的人生是甚麼?好像那樣一(幻)想,隨之一切都會變得容易得多。就好像在掙扎今個暑假的抉擇一樣--即使我覺得自己應該找份internship,但一想到2個月可以在香港只看書寫東西逛街吃好久沒有吃到卻永遠都那麼美味的佳餚或小菜-好像只要能這樣輕鬆自在過0schedule就能大大滿足現在的我。
我的夢想理想人生願望等等,也可以參照這個不加設外界因素的邏輯來規劃和達成嗎?如果可以,我們一起大做夢一次吧。
我的夢-幾約:
1。年輕的時候要去不同地方看多些和學多些語言 - 除了亞洲`韓語和日語還沒獵及之外,拉美和歐洲算是意外的好的發現;美國算是如夢初醒。
2。年輕的時候要勞役自己。因為年輕有體力,也因為身為香港人,不可能不嘗試到“做牛做馬做到死”,再加上太掛念香港不想與之脫節,所以最好27歲以前有個三四年是在香港做牛做馬的經驗,之後再帶著汗水錢大逃亡。
3。在學術上,我算是個十分花心的學生,經常朝三暮四,做這field望那field。但有一樣東西是越來越清晰和肯定--有一天一定會考city planning的graduate school。
4。要把握和朋友同遊的機會。人越大,和友人相處的時間會因各種因素改得少之又少;能交心的機會有時還要靠時機。
5。這一點連自己都不敢想像是出自我的口,哎,長大了,會和人比較`也開始想自保!--能在30歲前認清能携手一起變老的伴侶嗎?
6。比較具體的東西--在人生裡任何的時刻,我要回到柏林居住。在年輕的歲月裡,我一定要再再再去拉美住和玩。*尋找和感受簡單的快樂。
7。做些和寫作報紙攝影策劃有關的東西。任何形式任何機遇。
8。之後的,還沒有想好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